《七律·詠賈誼》賞析

全詩56字,毛澤東建國後讀史之作。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誌未酬事堪哀。”首聯是總冒,概括了賈誼的一生。特別強調其年少多才、壯誌未酬這兩點。按,賈誼是西漢大政論家和大文學家,所著《過秦論》三篇,詳盡分析秦王朝統一中國及其二世而亡的原因,為漢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鑒,其文氣盛言宜,文采斐然,開千古史論之先河。《論積貯疏》指陳朝廷積貯不充,是不安定因素,強調驅民歸農的重要性。賈誼寫出這些傳世的大作時,多大年紀呢?不過二十三歲。那樣年輕,就有治國的才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廊廟才”)。真是人才難得。據載,賈誼為博士,漢文帝或有諮詢,諸老博士欲語不能,而年紀最輕的他卻能專對,所以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然而,當文帝二年(前178)賈誼將進一步被提拔“任公卿之位”時,卻激起朝中大臣一致的反彈。參與攻訐賈誼的,有平定諸呂、擁立文帝的元老級重臣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問題就嚴重了。文帝不得不作出讓步,賈誼終竟被貶謫到長沙,遠離了政治中心,這是命運對他的第一次沉重打擊。文帝七年(前173)賈誼被召回長安,任命為文帝少子梁懷王太傅。不幸的是,在四年後(前169)的一天,梁懷王因朝見皇上,途中不幸墜馬而死,這一場飛來的橫禍,徹底終結了賈誼的政治生命,不到一年,他就在抑鬱中悄無聲息地死去。怎麽不是“事堪哀”呢!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頷聯上承“廊廟才”,展開鋪敘。賈誼文章,在漢初為第一。除了前麵提到的《過秦論》、《論積貯疏》外,在賈誼被召回長安的幾年中,他又曾多次向王朝上疏,建言獻策,寫下了著名的《陳政事疏》(又稱《治安策》)。這篇長文一反“天下已安已治”之說,指出當時種種社會隱患,如不及時消除,則如“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隨時可能轉化為政治危機。毛澤東稱其“胸羅文章”,並不指一般意義上的文才,而是說有經世致用之才。雖然並沒有證據表明賈誼具有何等軍事才能,但治國與用兵這兩件事往往連類而及。“兵百萬”一語的出處,來自西夏人語範仲淹:“今小範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引《名臣傳》)。當然,還有一種講法,是說賈誼文章,當得起百萬雄兵,相當於“一支筆當三千毛瑟槍”那個意思。“膽照華國樹千台”,乍看不知所雲。細讀《陳政事疏》,方知所謂“樹千台”,乃指疏中提出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當時各大諸侯王勢力膨脹已成隱患,分封更多的諸侯以削弱各大諸侯國的實權,才能鞏固中央集權。漢製,封國設三台,“千台”乃極言分封諸侯國之多。毛澤東從鞏固中央集權的角度出發,肯定賈誼“眾建諸侯”的意見,是古人詠賈生的名篇中沒有說過的話。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頸聯上承“壯誌未酬”,為賈生抱屈。上句說賈誼如此傑出,卻並未贏得漢文帝的真賞。說句公道話,漢文帝對賈誼的破格任用,已算得上非常的恩典了,所以王安石有“誰道君王薄賈生”之慨。漢文帝有漢文帝的難處,一個皇帝要作出重大決定,勢必聽一聽身邊人和大臣的意見。《文選》李善注引應劭《風俗通》說,賈誼與鄧通俱侍中同位,忠奸不能互容,鄧通進讒,導致文帝對賈誼的疏遠。所記雖不見於《史記》、《漢書》,當有一定根據。何況還有周勃、灌嬰這樣的耆舊重臣也站在對立麵上,叫文帝怎麽辦才好呢。“受疑猜”,指當時反對派加給賈誼的兩條罪名,一條是“專欲擅權”,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條是“紛亂諸事”,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尾聯“千古同惜”指長時期以來,人們對賈誼命運的一致評價,表達了毛澤東對讒言佞臣的痛恨之情。在最後“空白汨羅步塵埃”一句中,毛澤東表達了他對賈誼之死的慨歎和惋惜,認為賈誼雖然在《吊屈原賦》中對屈原選擇投江殉國的歸宿表示不以為然,然而賈誼最終也沒有超越屈原的愚忠,因梁懷王墮馬之事而憂傷不止,終於憂鬱過度而死,同於屈原的投江,還是步了屈原後塵。毛澤東在這裏哀其超凡的才華徒然空耗殆盡。

參考資料:
1、藏書網.七律·詠賈誼

原文《七律·詠賈誼》

[近現代] 毛澤東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誌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