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賞析

本詞寫一群天真爛漫的小歌女,其活潑姿態表現得十分生動有趣。詞的上片三句似電影中三個畫麵。首句“爭挽桐花兩鬢垂”,點出她們的年齡和活潑。古代孩童不束發,兩鬢下垂,可見是一些小小女孩兒。她們在樹下爭著鬧著,將桐花摘下來,插到自己的鬢發上。次句“小妝弄影照清池”,寫年齡雖幼小,已經很愛美了。她們插好花稍稍打扮後,紛紛跑到清池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倩影。一個“弄”字,活現出裝模作樣、顧影自憐的可愛相。她們不僅愛美,還十分頑皮淘氣。上結“出簾踏襪趁蜂兒”是多麽有趣的一筆。她們為了追逐一隻小小的蜜蜂兒,隻打著襪腳,來不及穿鞋,就掀開簾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寫她們平時是愛美、愛玩的天真無邪小小孩子。上片沒有寫明她們的身份,但從下片可看到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時的妓院)強使學藝的小女孩兒。

過片兩句“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寫她們一本正經練藝時的情況:此時坊曲主人給她們戴上飾物。那用金子鑲嵌的手鐲帶在兩隻手腕上感到沉重。這“重”字語義雙關,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彈盡一曲聲調悲哀。“悲”字也是雙關,既是曲調之悲,也是女孩兒們內心的悲傷。結句“歲寒誰肯剪春衣?”這輕輕一點,實是重重一筆,本詞的主旨終於顯示出來。歲暮了,春天來臨,究竟有誰肯為這群女小孩兒添製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沒有人會真正關心她們的生活。

本詞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筆下,顯得十分出色。寫法上很有特點,一是全詞多用對比:上片女孩兒們的活潑笑鬧和下片受管束、內心悲涼形成對比。二是下片中“跳脫添金雙腕重”,坊曲主人為她們外表打扮、裝裝門麵,和結句實際上絲毫不關心她們生活冷暖形成對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們爭著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過片被動戴上手鐲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對比。通過種種對比,以層層加深的筆法以突出主旨。詞的上片三句從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們的活潑嬌憨和自由歡樂。過片寫出她們的沉重,接著又寫出她們的悲哀,最後點出根本無人真心照顧她們。這樣前麵種種的可愛處更引起讀者的愛憐。其三,下片的寫法,特別符合《浣溪沙》這詞調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兩句一組,一句一組。這一句一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詞的結句“夜寒誰肯剪春衣”,正是全詞的重心所在。

參考資料:
1、錢鴻英.《柳周詞傳 柳永、周邦彥》.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6頁—第277頁

原文《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

[宋代] 周邦彥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
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