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寫於安史之亂陷落時候,杜甫被迫困居孤城。詩題“對雪”,卻正是國仇家恨一起都來時候,對雪窮身,國事凋零,因為白描;非特因雪寄興,也非僅僅自傷困頓。卻是從一個個體遭遇的側麵,描寫整個時局國勢的困窘無奈狀況。杜甫稱為“詩史”,能將個人感遇融合到時局國事的大背景裏,從憂身而到憂國,故詩境界深,格局大,意境遠,氣韻厚。所以此詩以“戰哭多新鬼”起,以“數州消息斷”結,很有電影劇本的剪輯特色,通過自己的親身感曆從細節和側麵,去反映整個大的時局戰爭的愁苦艱難狀態。從此著眼,方是看此詩方法。
此詩一二句中“戰哭多新鬼”,正暗點了這個使人傷痛的事實。房琯既敗,收複長安暫時沒有希望,不能不給詩人平添一層愁苦,又不能隨便向人傾訴。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見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獨老翁”,就用一“獨”字,以見環境的險惡。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正麵寫出題目。先寫黃昏時的亂雲,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這樣就分出層次,顯出題中那個“對”字,暗示詩人獨坐鬥室,反複愁吟,從亂雲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風,滿懷愁緒,仿佛和嚴寒的天氣交織融化在一起了。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無綠可沽酒瓢便棄,擁爐求暖火隻如紅,很樸實近乎枯筆白描的寫法,背後隱言困城無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這大概是看杜詩的人所不願意看到的。然而在描寫大時局的背景下,對個人境遇最直白寫實地手法,卻正是以通過細節和個體寫實來反應大時局大場麵的一種最有力的手段。兩句極見困城之物資匱乏,偷生之餘生活的窘境。關於“似”字之疑,固有多解。但是其實這裏就是說有爐而火不旺,火苗不起,隻有一片紅光罷了,不必更做他解。因為困頓,必思解救。然則作者所能寄盼的好消息全無來處,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最後又將個人感遇返還回戰事時局的憂慮之中,完成了從一個片麵描寫、感歎史實全局的一個過程。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中詩人再歸結到對於時局的憂念。至德元載(756年)至二載(757年),唐王朝和安祿山、史思明等的戰爭,在黃河中遊一帶地區進行,整個形勢對唐軍仍然不利。詩人陷身長安,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所以說“數州消息斷”,而以“愁坐正書空”結束全詩。這首詩表現了杜甫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
- 參考資料:
-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