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賞析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楊萬裏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情趣。楊萬裏生平遊跡很廣,他的詩中,寫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別喜歡雨景,所以寫雨的也不少。這些詩,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點,令人百讀不厭。這首絕句寫小雨。雨本是沒有情的東西,楊萬裏偏要賦予它與人相同的感情,於是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詩前兩句刻畫小雨,說絲絲細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兩組疊字狀出小雨的情況,非常傳神,與他的《雨作抵暮複晴》中“細雨如塵複如煙”句一樣,描繪得很細,但有程度上的不同,這裏寫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塵似煙,而是“細細”與“疏疏”。第二句從雨量上寫,不能多又不肯無,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樹叢中也都漸漸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來。三、四句便寫這一情況。楊萬裏在《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中也曾描寫過這樣的雨景,詩說:“雨入秋空細複輕,鬆梢積得太多生。忽然落點拳來大,偏作行人滴傘聲。”對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寫手法。這首《小雨》詩,換用擬人手法,說自己生平喜歡看山,這雨似乎對自己妒忌,有意從屋簷上滴下,組成一張珍珠般的簾子,把那千峰給遮擋。“珠簾”二字很確切,因為雨不大,尚是一點點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線、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簾子了。說雨妒,詩人是在調侃,但這一調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掛上了珠簾,卻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優美。因為是稀疏的珠簾,隔著它去眺望遠處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詩情畫意。清代蔣士銓《題王石穀畫冊》中有“不寫晴山寫雨山,似嗬明鏡照煙鬟”句,說出了雨中青山的韻味。楊萬裏眼前的山,正帶有這樣的韻味,也正是楊萬裏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歎》中也這樣寫道:“橫看東山三十裏,真珠簾外翠屏風。”對隔著窗前珍珠般的雨簾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滿了喜悅。

詩仿佛不經思考,脫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詩所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語言明快而詩意曲折,正是楊萬裏小詩的特點。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247-248

原文《小雨》

[宋代] 楊萬裏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