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淒淒切切》賞析

納蘭寫的這首詞是一首觸景傷情之作:在這慘淡的深秋之時,一切都變得淒淒切切,無限悲涼。那夢裏的砧杵搗衣聲還沒停下來,又傳來蟋蟀嘈雜的悲鳴聲。你曾居住的樓空空蕩蕩,弦索拋殘,曉風殘月,無不是慘淡淒絕,如今一起湧人眼簾,觸動無限清愁。

開篇便寫到淒淒切切,道出內心悲涼,接著寫道時節正逢黃花節,黃花節是指的重陽節,而所謂的黃花,便是菊花。這是納蘭又一首重陽佳作,借著重陽時節,抒寫內心的情緒。在詞中,納蘭永遠是悲傷的。這首詞當然也不例外。納蘭用慘淡來形容黃花節,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或許,在深秋時節,萬物蕭條,看到任何事物都會覺得無限悲涼。

而接下來這句,則讓人聯想到,納蘭是在想念什麽故人。“夢裏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這裏需要解釋幾個地方,“砧聲”是指洗衣服的聲音,古人洗衣服,總是將衣服搗一搗,加快衣服清潔的速度。搗衣時,會發出陣陣聲響。“蛩”則是指的蟋蟀。詞人在夢中聽到搗衣的聲音,聲聲慢慢,似有似無,悠遠似乎又就在耳旁。搗衣的聲音還沒有停下,耳畔就又傳來了蟋蟀的叫聲,夜半時分,聽起來讓人內心都揪了起來。重陽深夜,午夜夢回,卻是如此淒惶的情景。

納蘭夢中夢到搗衣的人是誰,想來應該是個女子。但這名女子究竟是誰,會在納蘭的夢中以如此淒涼的形象出現?按照常理推算起來,這名女子應該是離納蘭而去,讓納蘭無法再見到的女子。於是有人猜測,這是重陽佳節,納蘭思念故去的盧氏所寫的悼亡詞,也有人認為這是納蘭為沈宛而作的。但不管怎麽樣,這首詞的確是寫盡了淒涼之意。上片夢醒時分,頓覺離人不再,備感傷心。

下闕,“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本於宋周邦彥《解連環》詞: “燕子樓空,塵鎖一床弦索”,點出悼亡之情,讓內心潮水汩汩流出。燕子樓,在江蘇徐州,唐時張建封的愛妓關盼盼曾居於此,張死後,盼盼仍居燕子樓十餘年不嫁。這裏借指亡妻的居室。因為妻子已經亡故,所以言“燕子空樓”。因為亡故已久,所以日“塵生”,而床頭的琴弦也早巳束之高閣,任其蒙塵拋殘。

末二句,“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一樣曉風殘月”,此句顯然是化用柳永《雨霖鈴》裏的詞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的“曉風殘月”,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且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皆凝於其中。然而詞人在“曉風殘月”前添了“一樣”二字,就變“古語為吾語”了.送別之意盡去,而悼亡之音彌濃,頗有崔護“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情。

最後一句,“而今觸緒添愁”,點明玉人已殞,睹物思人,觸緒添愁的主旨,而詞人本就相思無緒的心懷,此時也就愈益傷情徹骨,無法排遣了。

這首懷念故人的詞寫在重陽夜,閣樓上,曉風殘月,故人不再。獨自倚靠欄杆,想著往日種種,納蘭寫詞,從來都是淡如清水,卻能夠讓這水波蕩漾而起時,帶給後人無限的遐想和心疼。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編著.《最美還是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第79頁
2、(清)納蘭性德著;夢遠主編.《納蘭詞全解 超值彩圖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第165頁

原文《清平樂·淒淒切切》

[清代] 納蘭性德

淒淒切切,慘淡黃花節。夢裏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