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細嫩的柳條隨風飄揚。前來遊春的士人很多,車馬如雲,踏起的塵土直撲鼻子,弄髒了遊人美麗的春衫。
這使我常常夢見故鄉江南,那裏的苦筍、鰣魚味道很鮮美。蘇州城籠罩在煙水茫茫之中,晚風輕輕吹來,使人感到很愜意。河汊中的歸舟慢慢落下風帆。

注釋
九曲池頭:據考察,蘇州並無九曲池。《建康誌》裁,九曲池在台城東宮城內,粱昭明太子所鑿。長安有曲江池.,為都中第一勝景,開元、天寶年間上巳日(三月初三)遊人雲集,盛況空前。建康又有九曲池,蜀中有所謂龍池九曲,賀詞中的“九曲池”可能指的是京都汴京的遊覽勝地,並非實指。五代後蜀花蕊夫人宮詞雲:“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花蕊夫人寫的是蜀中指汴京供皇帝遊樂與士庶縱賞的金明池等一帶河塘。《越絕書》中雲:“胥門外有九曲路,閨廬造以遊姑蘇之台,以望太湖。”
三月三:陰曆三月三日。魏晉以後固定這一天為上巳節,人們都到水邊嬉遊采蘭或洗沐,以示驅除不祥,名叫“修禊”。
毿毿(sān sān):枝條細長的樣子。
銜(xián):馬嚼子。
涴(wǎn):汙染。
鰣(shí)魚: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間入淡水產卵時,脂肪肥厚,味最鮮美,中國沿海各大河流中都有。
閶(chāng)門:蘇州城的西門。

參考資料:
1、王榮初選注,曆代山水名勝詞選,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12,第58頁
2、陸林編注,宋詞 白話解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11,第112頁

原文《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

[宋代] 賀鑄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味美,夢江南。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