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雁行》譯文及注釋

譯文
胡雁飛鳴,辭別燕山,昨日從委羽山出發,今日早晨便度過了雁門關。
胡雁一個個都口銜蘆枝,向南飛翔,散落存於天地之間。它們連行接翼,不斷地沿著這條路線往返。
胡雁客居於湘吳之間,由於要抵禦霜雪而體衰羽枯。
因怕人射獵而驚相叫呼,整日心驚膽顫,即使聽到弓弦的虛響也會從天下掉下來,實在是令人憐惜。
胡雁這樣的可憐,諸君為什麽還要射獵它們呢?

注釋
鳴雁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十八列於《雜曲歌辭》。
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
燕(yān)山:在今河北省東北部。自薊縣東南迤邐而東,經玉田、豐潤直至海濱。
委羽:傳說中的北方極地。此指北方。《淮南子·地形訓》:北方曰委羽。高誘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方之陰,不見日也。關:一說指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一說指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
銜蘆枝:《淮南子·修務訓》:夫雁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
湘:指湖南,吳指江蘇南部。此泛指南方。居煙波,寄湘吳,在修辭上為互文。
淩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潔,堅貞不屈。
矰(zēng)繳(zhuó):係有絲繩以射鳥的短箭。同“矰弋”。矰:用繩子栓著的箭。繳:拴箭的繩子。
良可籲:實可歎。
何為:即“為何”,為什麽,何故。賓語前置用法。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154

原文《鳴雁行》

[唐代] 李白

胡雁鳴,辭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
銜蘆枝,南飛散落天地間,連行接翼往複還。
客居煙波寄湘吳,淩霜觸雪毛體枯。
畏逢矰繳驚相呼,聞弦虛墜良可籲。
君更彈射何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