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佐治遇蛙》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華縣的長官張佐治到一個地方,看見有許多青蛙在道路旁鳴叫,都昂著頭,好像有冤要說似的。張佐治對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又蹦又跳地來他的麵前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邊,隻看見三具屍體疊在一起。張佐治力氣大,用手提起上麵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麵那具屍體還在微微顫動,於是喂給那人熱水喝,不一會兒那人醒了。他講起了經過:“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見兩個人挑著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許多青蛙。我為它們感到悲哀,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那兩個賣蛙的人說:‘這裏水池很淺,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被別人捉去;前麵有一潭深水,是個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放生池。可料想,那兩個人揮動斧頭,於是,我就被他們傷害了。我的兩個隨從還沒走遠,身上帶著幾百兩金子,(他們)肯定把我的隨從誘惑到這裏,把他們殺害然後搶走金子。"張佐治回到郡內,急忙下令捉捕。不出幾天人的金子都落網了,一審訊便吐露了事實,把他們處死。奪回來的金子還給了商人。

注釋
1、金華:古地名,今浙江金華市。
2、郡守:郡的長官。
3、挈:提。
4、從:跟隨。
5、斤:斧頭。
6、導:引路。
7、並:同時。
8、清淵:深水。
9、市:到市場上去。
10、湯:熱水。
11、適:到....去。
12、前導:在前麵開路。
13、焉:在那裏。
14、未幾:不久。
15、從之:跟隨著他們。
16、哀之:為他感到哀傷。
17、異之:感到奇怪。 異:奇怪。
18、雖:即使。
19、導:引,引導。
20、淵:深水,深潭。

原文《張佐治遇蛙》

[未知] 佚名

金華郡守張佐治至一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屍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一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複蘇。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哀之,購以放生。二人複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斧,遂被害。二仆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一迅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