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為樂府古題,全詩沉鬱蒼涼,渾淪深痛。古詩以父母死,兄不撫養弟而鄰人諷之為內容,這是一首“借古題以諷時事”的詩文。
詩人從“行至上留田”至“他人於此”十三句敘事,寫孤墳的荒涼與淒愴。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積此萬古恨,春草不複生。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古詩十九首》雲:“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白楊”多與“悲風”相搭配,渲染蕭瑟的氣氛,淒淒複淒淒、腸斷天涯遠。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裏塋。古老向餘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兩句問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禮·春官·司常》有雲:“大喪共銘旌。”“銘旌”多指靈柩前標有姓名的旗幡。借村裏老人的口,描述出遙遠的曾經發生過的兄弟相爭的故事,引發無盡唏噓。
“一鳥死”至末尾十八句抒發感慨,寫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詩人借動物之“有情”反諷故事中主人公的“無情”,《孔子家語·顏回篇》:“孔子在上,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將有生別離者也。’‘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於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於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問哭者,果曰:父死家貧,蟲子以葬,與之長訣。”死別苦,生離更悲,鳥獸尚且知道為同伴的死亡而哀鳴,兄弟之間卻失去了手足憐惜之情,可悲,可歎。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頹波激清。尺布之遙,塞耳不能聽。”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傳說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邊的枝條榮潤,樹猶如此啊,何況骨肉兄弟?詩人反複列舉古人的事跡,借以慨歎江河日下,哀惜漸漸消逝的淳樸之風。
- 參考資料:
- 1、宗廷虎 陳光磊主編 吳禮權 趙毅副主編 李金苓 郭焰坤著,中國修辭史 (中冊),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第9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