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有瞽》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盲人樂師排成行,聚集周廟前庭上。鍾架鼓架擺設好,五彩羽毛架上裝。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當。樂器齊備就演奏,簫管一齊都奏響。眾樂交響聲洪亮,肅穆和諧聲悠揚,先祖神靈來欣賞。諸位賓客都來到,樂曲奏完齊讚賞。

注釋
瞽(gǔ):盲人。這裏指周代的盲人樂師。
庭:指宗廟的前庭。
業:懸掛樂器的橫木上的大板,為鋸齒狀。虡(jù):懸掛編鍾編磬等樂器的直木架,上有業。
崇牙:古代樂器架橫木上刻的鋸齒,用以懸掛樂器。樹羽: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樹,插。
應:小鼓。田:大鼓。縣(xuán):“懸”的本字。
鞉(táo):一種立鼓。一說為一柄兩耳的搖鼓。磬(qìng):玉石製的板狀打擊樂器。柷(zhù):木製的打擊樂器,狀如漆桶。音樂開始時擊柷。圉(yǔ):即“敔”,打擊樂器,狀如伏虎,背上有鋸齒。以木尺刮之發聲,用以止樂。
備:安排就緒。
簫:古簫如今之排簫,是以小竹管排編成的。管:管樂器,即笛子之類的樂器。
喤(huáng)喤:樂聲大而和諧。
肅雝(yōng):聲音和諧舒緩。
戾(lì):到達,到來。
永:終,一直。成:指一曲終了。或解為樂之一闋。一說此指祭禮完畢。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60-761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70-671

原文《周頌·有瞽》

[先秦] 佚名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