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貢

邊貢(1476 ~1532)字庭實,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曆城(今山東濟南市)人。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進士,官至太常丞。邊貢以詩著稱於弘治、正德年間,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並稱“弘治四傑”。後來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稱為明代文學“前七子”。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邊貢出身於一個官僚世家,自幼受到傳統的儒學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及第,年僅20歲。少年登科,名動朝野。初授太常博士,遷兵科給事中。明六科給事中掌鈔發章疏,稽察違誤,職權頗重。邊貢任職期間,不避權貴,不計利害,上書彈劾貪冒軍功、卑怯無能的監軍太監和統兵將帥,上《言邊患封事疏》。當時監軍太監苗逵為皇帝所寵信,鎮軍統帥是宗室保國公朱暉和右都禦史史琳。

邊貢奏文疏直激切,聞者凜然,表現出他關心國事、直言敢諫的品格。

評價

邊貢一生仕途順利,晚年更是官顯事閑,他所作的詩歌,調子平淡和粹,內容較為貧乏。他創作的樂府、古詩比李夢陽、何景明既少且差。偶爾寫出的《築橋怨》、《牽夫謠》,也是點綴曆來樂府諷諭傳統的應景之作,並無創作者的真情實感融貫其中,無多少藝術感染力。較能表現他的風格的是五七言律絕,曾受到不少詩評者的褒揚。但取材狹窄,大抵是贈、送、簡、和、答、寄等應酬之詞,或為逢元旦、生日、寒食等例行的抒懷之作。

其中有一些詩歌吐露了詩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但多數是無病呻吟。他也寫了少量好詩,如“丞相英靈迥未消,繹帷燈火颯寒飆。幹坤浩蕩身難寄,道路間關夢且遙,花外子規燕市月,水邊精衛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樹,不遣南枝向北朝”(《倡文山祠》)。興象飄逸,語亦清圓,也包孕著詩人對愛國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但總的說來,在“弘(治)、正(德)四傑(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中,他的創作成就較差。著作有《華泉集》。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4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