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死後葬於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禦史中丞;祖父趙敬,曆任營、薊、涿三州刺史。趙匡胤為趙弘殷次子,長兄趙匡濟早夭,母親為杜氏(昭憲太後)。

後漢初年,趙匡胤到處遊曆而沒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陽一座寺廟裏住下。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資助給你,你往北去會有奇遇。”趙匡胤往北去以後,於幹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軼事典故

為人處事
一、宋太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穀,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二、與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可謂中國君主專製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因此,盡管宋朝300年的基業中,長期積弱,但在民間卻享有盛譽,並對後世曆代產生深遠影響。

評價

一、宋太祖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複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麵。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我國曆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係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麵,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曆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