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後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諡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裏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嶽飛、於謙並稱“西湖三傑”。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幹隆四十一年)追諡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八日,張煌言出身於一個官僚家庭,西元父張圭章,1624年(明天啟四年)舉人,曾任山西鹽運司判官,官至刑部員外郎。母趙氏,於張煌言十二歲時病卒,故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長大。張煌言少年時期就胸懷大誌,為人慷慨並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

1636年(明崇禎九年),張煌言十六歲參加縣試,並考察騎射,張煌言射三箭皆中靶,與他一起應試的人沒有不驚歎的。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張煌言考中舉人。當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烽火已燃遍全國,明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於是朝廷開始重視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材,張煌言雖考文舉,但仍須加試一些戰事急需的武備科目。在考試時,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而張煌言竟“三發皆中”,使在場者十分驚服。加之他平日留心時局,“慷慨好論兵事”,故周圍的人們對他更加敬重。

南下拒敵

主要成就

擁立南明

1645年(清順治二年、明弘光元年)之後,張煌言先是跟錢肅樂率領義軍,馳騁寧紹,轉戰浙東打擊清軍。以後又與鄭成功所率的軍隊在天台會師。魯王到達紹興,開始主持浙東反清事宜,26歲的張煌言以賜進士出身的身份,先後任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等職。

此時,福建的鄭氏地方勢力也奉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另一個小朝廷,建號“隆武”。於是,在東南沿海便有了兩個並立的小朝廷,這就決定了抗清力量無法統一、合作,反形成互相牽製、抵消的局麵。

三入長江

評價

在南明曆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有兩位,一位是堵胤錫,另一位是張煌言。堵胤錫在永曆朝廷中一直遭到何騰蛟、瞿式耜等人的排擠,無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終於齎誌以歿;張煌言偏處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實力派鄭成功的支持,空懷報國之誌。曆史上常說“何代無才”,治世不能“借才於異代”,就南明而言又何嚐不是如此。

在史書上,人們習慣於把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列為南明最堪稱讚的政治家,其實,他們不過是二、三流的人物,就政治眼光和魄力而言根本不能同堵胤錫、張煌言相提並論。 (顧城評價)

“張蒼水的級別是南明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他不像嶽飛,祭禮是不能按皇家規格來辦,不能戴黃巾,由他的官階品級決定。”(丁雲川評價)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1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