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的 主要成就

李德裕在會昌年間擔任宰相,輔佐唐武宗,開創會昌中興。他的政績主要有:

●反擊回鶻:回鶻以供養太和公主為名要求借取天德軍,並侵擾唐朝邊境。李德裕堅決予以反擊,他征調六鎮兵力,讓石雄奇襲烏介可汗,並將太和公主奪回。

●平定澤潞:會昌年間,劉稹請求襲任澤潞節度使,但李德裕堅決反對。他采用分化瓦解的方略,孤立澤潞鎮,同時又征調成德、魏博、河東等藩鎮兵馬,合兵進攻澤潞,最終平定澤潞之亂。

●加強相權:李德裕提出“政歸中書”,保證宰相確有輔弼之權,但又認為宰相在位時間不宜過長,建議限製宰相的任期。他還恢複了中書舍人參與台閣常務的權力。

●抑製宦官:李德裕提高相權,便不可避免的限製了宦官的權力。他還曾與樞密使楊欽義、劉行深商議,不許監軍宦官幹預軍政,並限製其衛兵人數。終武宗一朝,宦官始終不能幹政。

●裁汰冗官:李德裕認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他為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命吏部郎中柳仲郢裁減州縣官吏,罷斥冗吏兩千餘人。

●儲備物資:李德裕曾建議設置備邊庫(後改名為延資庫),戶部每年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使司、鹽鐵使司每年分別儲入錢帛十三萬緡匹,到第二年則減少三分之一,各道進奉的助軍財貨也一概儲入,並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禁毀佛教:在會昌滅佛中,李德裕的態度堅定而嚴厲。當時五台山僧徒多拒絕還俗,逃奔幽州。李德裕向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施壓,張仲武隻得嚴禁“遊僧入境”。主客郎中韋博認為毀佛太過,也被外放為靈州道節度副使。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讚皇(今河北讚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複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於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