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讚皇(今河北讚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複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於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李德裕自幼便胸懷大誌,苦心攻讀經史,尤精《漢書》、《左傳》,但卻不喜參加科舉,後以門蔭入仕,補任校書郎。元和年間,李德裕因父親李吉甫拜相,為避嫌疑而到藩鎮任職,常被各藩鎮辟為從事。

任職台省
元和十一年(816年),張弘靖出鎮太原,擔任河東節度使。李德裕被辟為掌書記,曆授大理評事、殿中侍禦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張弘靖卸任回朝。李德裕則實授監察禦史,回到台省任職。

主要成就

李德裕在會昌年間擔任宰相,輔佐唐武宗,開創會昌中興。他的政績主要有:

●反擊回鶻:回鶻以供養太和公主為名要求借取天德軍,並侵擾唐朝邊境。李德裕堅決予以反擊,他征調六鎮兵力,讓石雄奇襲烏介可汗,並將太和公主奪回。

●平定澤潞:會昌年間,劉稹請求襲任澤潞節度使,但李德裕堅決反對。他采用分化瓦解的方略,孤立澤潞鎮,同時又征調成德、魏博、河東等藩鎮兵馬,合兵進攻澤潞,最終平定澤潞之亂。

●加強相權:李德裕提出“政歸中書”,保證宰相確有輔弼之權,但又認為宰相在位時間不宜過長,建議限製宰相的任期。他還恢複了中書舍人參與台閣常務的權力。

●抑製宦官:李德裕提高相權,便不可避免的限製了宦官的權力。他還曾與樞密使楊欽義、劉行深商議,不許監軍宦官幹預軍政,並限製其衛兵人數。終武宗一朝,宦官始終不能幹政。

軼事典故

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中唐時期牛黨、李黨兩派士大夫進行的朋黨之爭,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憲宗時期開始,到宣宗時期才結束,前後將近四十年。《劍橋中國隋唐史》認為,牛黨領袖是牛僧孺、李宗閔和李逢吉,而李黨的領袖則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紳。

唐憲宗年間,舉人牛僧孺、李宗閔在科考時批評朝政。考官認為二人符合選擇條件,便把他們推薦給憲宗。宰相李吉甫得知,認為牛李二人揭露他的短處,便在憲宗麵前哭訴,稱二人與考官有私人關係。憲宗遂將考官降職,牛李二人也未得到提拔。不料朝野嘩然,爭相為牛僧孺等人叫屈,譴責李吉甫嫉賢妒能。憲宗隻得將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另任宰相。朝臣從此分為兩個對立派,這就是牛李黨爭的開端。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