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曄 的 主要成就

《後漢書》記事上起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年),下訖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東漢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曆史。範曄原計劃寫十紀、十誌、八十列傳,十誌,他委托謝儼代撰。謝儼卷入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與範曄同以謀反罪名被殺,誌稿與範曄所寫的序例隨之散佚。梁人劉昭注《後漢書》時,因範曄曾稱讚過西晉人司馬彪的《續漢書》,遂取其八誌以補範書之缺。

創作主旨
範曄在獄中,寫了一篇《獄中與諸甥侄書》,自述其編纂《後漢書》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這樣明確地提出寫史為政治服務,可以說是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範曄特別重視史論,他采用論讚的形式明文評論史事,把史論作為重心,成為《後漢書》的一個特點。

體例創新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又有所創新。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後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後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宦官》、《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七個類傳。範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首創的《文苑傳》更是把握了漢代的文學發展趨勢,將孔門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學擺到了應有的位置;此外,《黨錮傳》《宦官傳》都是為反映一代特點、概括一代大事而設立的。

此外,範曄還繼承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編撰思想,在很多序、論中,打破朝代的斷限,盡量地把某一曆史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結果描述清楚,力圖有所歸納。這種從曆史形勢發展上論述古今變異,總結曆史發展規律的史學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黨錮列傳》序中,範曄詳細地論述了從春秋到漢末士風的變遷,認為“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看到了某些曆史現象向矛盾的對立麵發展,企圖用“理”來概括說明;在《黨錮列傳》序中,範曄還用四組矛盾的事物來比喻黨錮問題所麵臨的矛盾,闡述了作者的樸素辯證法思想,這在過去的史書上是極少見的。

藝術特色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則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時期,並以行止相近或依世係合傳。下麵又有十一卷安、順帝時期的名人,再下是桓、靈、獻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為循吏等九個雜傳,最後六卷為邊族列傳。《後漢書》的嚴謹還表現在範曄能夠堅持一事不兩載的編撰原則,凡一事與數人相關的,則見於此必不見彼。全書經過範曄的悉心訂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

範曄作史,十分講究文采,其《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不僅慣於大量使用對句、整句,而且在句式上出現了四六相間的標準駢體形式,造句明顯傾向於整齊化、駢儷化;範曄還致力於追求語言的聲韻美,運用音韻的規律來潤色序論的創作,其序論讚,文辭精美、音節和諧、鏗鏘可誦,富有音律美。

同時,範曄使用的類敘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為一傳,有時甚至打破時間界限,如王充、王符和仲長統皆因立論切中時弊,本人又淡泊榮辱,雖不同時代也合為一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書的容量,給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跡不多的人造成了立傳機會。

思想傾向
範曄是一個無神論者,反對天命論、圖讖說。在《李通傳》論中,他對李通以“劉氏複興,李氏為輔”的讖文鼓動劉秀起事評論說:“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臆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汙滅宗親,以觖一切之功哉!”他還在《張衡傳》中收錄了張衡的反圖讖疏,表明了讚同的態度。他把吳雄、趙興和陳伯敬三人合載於《郭躬傳》後,吳雄、趙興兩人不信巫師,故犯妖禁,非但沒有族誅反而三世為官;陳伯敬矩步端膝,諱言死字,卻不免刀鋸,範曄通過史實論證了陰陽禁忌的荒誕。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麵。《後漢書》一方麵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麵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在《黨錮傳》中,他為二十一人立傳,竭力歌頌他們的氣節,對張儉、範滂、李膺等人也寫得生動傳神。範曄雖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對農民起義,他對黃巾起義基本上持否定態度,並未對起義領袖張角等立傳。

範曄

範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範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誌,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誌,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誌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