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

[唐代] 高適 [简体]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別,隻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幹。
莫言關塞極,雲雪尚漫漫。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岩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鬆桂,歸去結茅茨。

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
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
絕阪水連下,群峰雲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標簽: 邊塞
注釋

⑴青夷軍:當作“清夷軍”,唐代戍邊軍隊名稱,駐地在今河北懷來東南。
⑵邊地別:指邊地的氣候與內地有區別。
⑶漫漫:無窮無盡。
⑷古鎮:指居庸關。青山:指居庸山。
⑸堪遲:意為勉強遲遲行進。
⑹⑻:安邊之⑻。
⑺東山:東晉謝安隱居之地。
⑻登頓: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嶺,行路艱難。
⑼微祿:微薄的俸祿。
⑽絕阪:極陡的山坡。
⑾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員服青袍。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5-96頁
創作背景

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秋天,四十七歲的高適以河南封丘縣尉的身份送兵到駐在媯川(今河北懷來)城內的清夷軍。這組詩是詩人在當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進入河北昌平居庸關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周嘯天.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96-198頁
鑒賞

第一首詩寫邊地氣候,是這組詩展開的大背景。這首詩的特點,就在於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艱難和邊塞的寒冷結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寫,使之生動感人。首聯是寫自己獨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長的征途中去時十分艱難,此時回來也十分艱難。“去”,指前往清夷軍送兵;“轉”,即回,返入居庸關。這一聯先從行役寫起,“匹馬”表明孤獨;“行將久”,暗示路途遙遠、人困馬乏。

“難”,不僅指山路的坎坷崎嶇,也包含邊地冰雪嚴寒之苦,為中間二聯寫邊塞寒冷,作了巧妙的過渡。中間兩聯,突出表現居庸關一帶的寒冷氣候。頷聯是說自己原來不知道邊塞和內地的氣候差別如此之大,此時隻驚訝客子衣服的單薄。這一聯妙在寫“寒”字而不說穿。詩人送兵去時是秋天,邊塞還不太寒冷,還顯不出與內地在氣候上的明顯區別,而冬日回還,北風凜冽,積雪滿地,才發覺到寒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