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蚊謠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
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夜沉沉,清靜的堂屋門窗大開,飛蚊趁著黑暗,發出雷鳴般的聲響。
喧鬧聲突然而來,起初聽了吃驚,像是隆隆的雷聲從南山傳來一樣。
蚊子喜歡在昏暗的夜裏嗡嗡地鼓翅飛舞,糊塗人分辨不清,聰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難於覺察提防。
雖然我有七尺之軀,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眾,所以你能把我傷。


天生蚊子有一定時節,我不可阻遏,為了避開你的叮刺,我隻好躲進蚊帳。
等到涼風吹來,在秋天的拂曉,你這細微東西就要給丹鳥吃光!

賞析

詩歌前八句集中筆墨寫蚊子的特性,活畫出了腐朽官僚的醜惡嘴臉。首先,它們的重要特點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動,隻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騰鼓舞”,“伺暗”而動。詩歌第的句“沉沉夏夜閑堂開”,的開始就點出時間,接著寫“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現出了“飛蚊”那種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為它們是在黑暗中活動,所以使得糊塗人辨別不清,而聰明者也迷惑起來。

其次,它們特別善於聚眾起哄,“嘈然歘起”,其聲“殷殷若自南山來”,好像從南山傳來的隆隆的雷聲。這裏用雷聲來比喻“飛蚊”聚集的鳴叫之聲,雖帶誇張,但卻非常形象,並且暗用了《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傳》中“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詩意更為含蓄、深厚。第三,它們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朧中,乘人不備,利嘴相加,給人以突然傷害。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間劉禹錫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馬時期。當時,王叔文政治集團失敗,詩人受到牽連,被貶謫朗州。詩人在嚴酷的政治現實麵前,有感於腐朽官僚的狠毒,於是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梁守中.劉禹錫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78-180
2、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