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

[唐代] 岑參 [简体]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聖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作過幾任郎官便已白頭,自從來到州縣已過五秋。
別說聖明君主長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憂!
看那人間歲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見秋風颼颼。
不知滿腹心事向誰傾訴,空聽江上蟬聲吵嚷不休!

注釋
客舍:旅館。兩省:唐時中央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此指中書、門下兩省。舊遊:舊友。幕:指劍南節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經秋:經曆了五個秋天,過了五年。三度為郎:岑參曾五次為郎:祠部員外郎(禮部)、考功員外郎(吏部)、虞部員外郎(工部)、屯田員外郎(工部)、庫部員外郎(兵部)。三為虛數。白頭:詩人此時五十四歲。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自敘平生。“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曆。詩人本有濟世之誌,“為郎”和“出守”在詩人看來是難以施展抱負的。“便白頭”說時光之快,有“功業悲後時,光陰歎虛擲”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歎。以沉重的歎息引起全詩。

詩的次二句承首聯傾訴平生感慨。“長不用”不僅指嘉州刺史秩滿後未受敘用,更主要的還是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從未被重用過。但詩人的關注點在於“蒼生”,“蒼生未休”,詩人不安。“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對“聖主”,詩人不能無怨,對“蒼生”,詩人不能不憂,格調更為沉重。

創作背景

大曆四年(769),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後滯留蜀中。由於戎瀘間受亂軍阻路,隻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於成都客舍,為詞人的寫懷之作,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

參考資料:
1、吳湘洲選注,高適·岑參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