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項王廟

雲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
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
範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標簽: 懷古
注釋

劍舞鴻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
船沉巨鹿:指巨鹿之戰項羽大破秦軍主力。
範增一去:鴻門宴上,範增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範增辭官歸裏,途中病死。
“招魂”句:靈均,屈原字靈均。

《楚辭.招魂》,據說是宋玉為屈原招魂而作。 以此暗喻作者自己對項羽的悼念。

賞析

詠史懷古詩曆朝曆代就是文人詩詞中的重要一部分,對項羽——這位褒貶不一的霸王的評斷更是經常出現在古代詩詞中 ,如宋《夏日絕句》(李清照)、《題烏江項王廟詩》(王安石)、唐《題烏江亭》(杜牧)、明《書項王廟壁》(萬象春)都是其中名篇,當然也包括本詩。

本詩開篇中規中矩,首聯以現實之旅為切入點,引出下文對曆史的評價。之後兩聯引用史實,頷聯一貶一褒,矛盾衝突明顯,也極大地蘊含著作者本人對項羽的愛恨交加。接著,作者通過範增、韓信兩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失敗的原因,“一去”、“原來”兩詞不僅給人以極大的惋惜之感。尾聯筆者認為尤為出彩,作者自問自答,以宋玉為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對項羽評判之事,足見其對項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