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定王台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雲歌吹,屈指幾經秋。歎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裏雲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裏,落日伴人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濱,位於古湘州地界上。定王台雖然在曆經千年之後已經堙沒,但是遺跡尚存,那殘存的台基,依然高聳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漢的劉發。想當年定王到此遊玩時,一定是華蓋如雲,旌旗招展,如虹霓當空;千乘萬騎前呼後擁,聲勢浩大;急管高歌之聲似乎直抵雲霄。然而,屈指已幾度春秋,昔日的繁華盛地變成了一派衰敗蒼涼,盛衰無常,興廢兩茫茫。


登台遠望,隻見高大的樹木枝葉枯落,長江無止息地向東奔流。對此情景,想到國家的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而自己空懷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路請纓、壯誌難酬,不由得發出了悲憤蒼涼的感慨:書生報國無門,空自白頭,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猶如一夜北風生寒,導致萬裏河山支離破碎、殘破不堪。京都淪陷,皇家陵闕黯然被埋沒在厚厚的雲霧之中,令人愁恨不已。

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定王台》大約作於詞人擔任善化(在今長沙市內)縣令期間。詞人在一個深秋時節登上定王台覽勝,感慨頓生,並將不勝今昔之感升華為感時傷事的愛國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宋)蘇軾等著.豪放詞 插圖本:鳳凰出版社,2012.12:第128頁
賞析

詞的上闋“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四句,氣勢不凡,雄渾卓絕。“雄跨”一詞,表現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則以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定王台的壯麗。接下來三句以想象的手法接入曆史的畫麵。想當年西漢國力強盛,定王台閣周圍遍布如雲鐵騎,祭祀的音樂響徹雲霄。然而,這些都已經是曆史陳跡。“屈指幾經秋”將作者的思緒從壯麗的曆史收回到嚴酷的現實。

’“歎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定王台再壯麗,到作者登臨的時候,已經殘破不堪。回想往昔的繁華,今日的頹牆敗瓦,作者不禁慨然,感歎人事的興衰廢替。聯係到作者所處的時代,當時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麵對金國的威脅無力反擊,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這也是引發作者喟歎的一個情緒基點。所以詞中的興替之感超越了普通詩文中抽象的今昔之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