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贈梁汾》軼事典故

納蘭容若寫的這首“金縷曲”有個故事,他這首詞是贈給好友顧梁汾的,但詞中的“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說的卻是另一個朋友的事。這個朋友名叫吳漢槎,是當時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貫江蘇吳江),和顧梁汾及納蘭的交情都很好。順治丁酉年,吳漢槎考中舉人,但不幸得很,這場考試,由於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發生,鬧成大獄。吳漢槎雖然是憑真才實學考中的,也受牽連,被判充軍寧古塔。

顧梁汾全力營救朋友,想盡一切方法,過了二十年之久,順治換了康熙,仍然無濟於事。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在康熙年間官封“太傅”(相當於宰相),顧梁汾就在納蘭的家裏做他父親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邊塞之地受盡寒苦,於是就寫了兩首金縷曲寄去給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兩首詞,被認為足可以比美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並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的。

納蘭容若看了大為感動,於是也寫了兩闋“金縷曲”給顧梁汾。其中之一就是開篇那首,詞中的“娥眉謠諑,古今同忌”指的就是那個“科場舞弊案”吳漢槎所受的冤枉事了。他又在另一首“金縷曲”的結尾說:“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吾者,梁汾耳。”表示他和顧梁汾一樣,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要把吳漢槎救回來。後來他等到了一個適當的機會,求他父親援手。納蘭明珠出了點力,朋友們大家再湊了點錢,終於把吳漢槎贖回來。時人稱顧梁汾那兩閨金縷曲為“贖命詞”。又有個名叫顧忠的寫詩記其事道:“金蘭倘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讚美了顧梁汾、納蘭容若和吳漢槎的友情。

原文《金縷曲·贈梁汾》

[清代] 納蘭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