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遊金山寺》,實際上寫的是遊金山。金山在江蘇鎮江西北長江中(現已與南岸相連),所以首句說“蒼波萬頃孤岑矗”。金山並不太高,但因是突兀的矗立在水麵上,故顯得很高。第二句“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廟頗著名。以它來比金山,略照應寺。此二句寫金山寺地勢雄奇壯偉。三四句則馳騁想象,寫作者登高的豪興。金山最高處有金鼇峰,作者登上鼇頭,釃酒臨江,滿飲三杯,頓覺豪情噴湧,逸性遄飛,仿佛自己的壯氣海量,猶如巨大的神鼇,能夠吸盡一江碧綠的江水,這裏,作者聯想神奇豐富,極度誇張而又不悖事理。其自謂效顰東坡,就豪氣而言,亦差可比擬。
從作者對風景的禮讚立場來看,他這番“遊金山寺”較為特別,乃縱舟巡江,眺望觀賞,而無意入寺隨喜。下片即敘及自身的遊況。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麵,黝黑沉邃,深不可測。江風驟起,波濤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詩人的奇想又與尋常不同:這該不是水底的蛟龍擔心遊人燃犀窺覷,而故意興風作浪吧?這雖是實景下的聯想,卻也隱含金山寺為藏龍臥虎、鯨呿鼇吞之地的意味。金山寺風光的壯麗雄偉,感染了詩人,激發了他快遊江山的豪情。所以縱然風急浪高,歸棹紛紛,他卻並不急於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陽下繼續飄蕩。末句表流連的原因是“待償我平生不足”。這裏的不足,指的是豪曠的情興與快意的遊曆。平生的不足都可於此時此地得到補償,這就總結出了金山寺風光的非凡魅力。
這支小令選擇了典型的畫麵,濃墨重彩,氣象豪縱;奇景快遊,相得益彰。全曲八句始終將金山寺同寺下的長江結合在一起,這同他遊覽的方式有關,卻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勁的氣勢。從曲文前的小序來看,作者抨擊了當時曲壇“用力多而難為工”、“筆墨勸淫”的現象,說明這支小令正是在創作藝術風格上別開生麵的一種嚐試。早期的上層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聲,即使提倡“以詞為曲”,曲辭也取宋詞婉約派的一路。本篇卻取勁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別具一格。
- 參考資料:
- 1、蔣星煜 等 .元曲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 :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