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步宋代蘇軾《赤壁懷古》詞韻而作,是一首登臨懷古詞。主要描寫石頭城的荒涼殘敗,借助對“六朝形勝”及其曆史遺跡的吟詠,抒發了作者吊古傷懷的情感。同時指出,是由於戰爭,才破壞了石頭城昔日的繁華。全詞撫今追昔,格調蒼涼,以一組富有悲劇意味的景象,寫出風雲易逝,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片主要寫白日登眺時的所見。
開頭三句為總寫。“石頭城上”點登臨地點,人手擒題,落筆不凡。“天低”,寫眺望之遙遠;“吳楚”,寫地域的遼闊,前邊著一“望”字,說明石頭城雖是六朝故都,但“六代繁華”已空無所有。這三句欲抑先揚,自然地過渡到六代繁華衰歇的敘寫上去。
“指點”二句,承“眼空無物”進一步描寫“六代繁華”的衰歇。諸葛亮說:“鍾阜龍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見伏朝事跡》)這兩句則說,昔日的“六朝形勝”已不複見。這樣寫,既見出了六朝繁華的衰歇,又進一步落實在“眼空無物”的“空”字上,運筆細密。
“蔽日”五句,由今而昔,由實而虛,轉入對六朝南北割據的描寫。回首往事,六朝以來的統治者們,不論是梁陳還是宋元,為爭取天下,他們都以長江為界,互相攻伐,不知有多少士兵化為白骨,也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消磨”了寶貴的青春。這五句,既反映了曆代統治者互相攻伐的殘酷,又揭示出“六代繁華”衰歇的原因,生動深刻,令人回味不已。
下片主要是月夜抒懷。
前五句複由昔而今,從王室衰落、宮廷荒蕪方麵更進一步描寫“六代繁華”的衰歇。這五句是說,舊日帝王們避暑的離宮已寂然無人,“輦路”上年複一年長滿了荒草,入夜後鬆徑裏便空無一人,“鬼火高低明滅”。作者抓住了幾個生活片斷,生動地反映出六朝宮殿已變成一片廢墟和殘破不堪的景象,字裏行間,浸透著“黍離”之感。
後五句抒發吊古傷懷之情。雖然自己生活在“歌舞尊前”,但功業未就,青春在不知不覺之間逝去,頭發變白。回首千古往事,隻有對著秦淮明月,暗暗“傷心”而已。
- 參考資料:
- 1、張承編著,經典詩詞品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9,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