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敘平生、抒寫情懷的詞。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和對國事擔憂。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寫景為主,兼寓流年虛度的慨歎。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詞的第一個字“秋”,點明時序,是泛指。然後再具體寫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說法,它既不是“來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確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來的含意。意思是說,暮秋的景物漸漸地呈現出蒼老深暗的顏色了。伴隨深秋而來的,自然是凜冽的冰霜,以及那“顏色隻從霜後好,不知人世有春風”性本高潔的菊花,即詞裏所說的黃花。黃花開,霜降至。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小窗低戶”形容房屋簡陋,敧斜即傾斜的意思。這兩句是說,簡陋的小屋掩映於秋色黃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傾斜的小路。這裏既寫出了環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門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腸。

“為間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為”在這裏作助詞用,沒有實在意義。山翁指晉代山簡,”這裏作者以山簡自比。拚卻是甘願的意思。這裏有反潔意,是說“難道甘願”。雙鬢華:指年事已高,兩鬢生霜。它與上邊的“霜信報黃花”有著巧妙的內在聯係。前者寫秋色將晚,後者寫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問”字,說明他不甘寂寞,時時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幹些什麽呢?白白地看著年華輕易逝去,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國難當頭,我能甘心服老嗎?

“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這一句真實地記錄了他經過反複的思考後此刻的開闊心境。徙倚是留連徘徊的意思。滄海即大海,作者以謝安自比,明顯地表達了他對謝安不甘示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鬆翠竹,看似悠弱、泛海東還的退隱之誌的仰慕與追求。“天淨水明霞”則是眼前美景的寫照,以此襯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確的人生追求之後的開闊心胸:如秋天長空那樣純淨,如霞映水中那樣明麗。這短短的幾個字,看似平平淡淡,內容卻實實在在。既寫了體現詩詞形象的人,又寫了水天明淨的景;既寫了流連徘徊的貌,又寫了泛濫於內心深處的情。情中見景,景中含情,可謂渾然一體了。

下片直抒胸懷。寫雖然在家閑居,卻對國事深懷忡忡憂心,自恨不能為國建功立業。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響板敲來,鏗然有聲,抒發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飄遊而無所成就的自責自罪、自怨自艾的悵惘心情。“空飄蕩,遍天涯”既顯示了他的謙謹胸懷,又委婉地傳達出他企望重操舊業、再立新功的心聲。

“歸來三徑重掃,鬆竹本吾家。”寫的是閑居生活的無聊小事。作者寫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掃掃荒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鬆翠竹,看似悠閑自在,實則這絕不是他心甘情願的。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茄。”悲風指淒厲的寒風。卻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風”之前加上“卻恨”,強化了詞人的情感波瀾,即由悵惘不安進而憤憤不平了。為什麽?因為冉冉飛翔於白雲之間的新雁帶來了敵人侵擾的消息,邊境很不安寧啊!胡茄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一帶的管樂器,其音悲涼。作者用眼前悲風、新雁、戰地邊馬、胡茄組接的淒清圖景,烘托邊地悲涼的戰爭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國事,為敵人的入侵騷擾而憂心忡忡的心緒便於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記敘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展示。

“誰似東山老,談笑淨胡沙。”這一句大筆淋漓,一語見雄傑。東山在浙江上虞縣西南,謝安早年隱居在這裏。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遊憩之地。所以後人稱謝安為東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風沙時起的塞外。靜胡沙是使邊塞安寧的意思,這裏指的是消滅敵人。這裏借用李白《永王東巡歌》裏“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意抒寫自己的報國情懷。“誰似東山老”兩句,既是說,在當今時代,沒有人能像謝安那樣,指揮若定地殲滅敵人,也是說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談笑靜胡沙”作者運用反潔語氣,長聲仰歎,既是精忠報國的宣言,也是對腐朽朝廷的憤怒控告!讀來氣勢磅礴,聲情並壯,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原文《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宋代] 葉夢得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鬆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