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歌行體的送別詩,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友人之間送別的一個場麵,在一個優美的春日的早晨,詩人送友人到城門之外,在酒店餞別,依依不合送友人離去。
詩的一開頭就點明即將分別和送別的時間,從“青門”寫起以照應題目。“城頭日出”,看得出天氣的晴朗,從中可以感覺到詩人心情的開朗,從而提示了全詩的基調。然而既為離別。就不免有留戀之情,這一點在詩的三、四兩句所勾劃的景物中含蓄地透露出來。“青門柳枝”“幾人別”對詩人送別起了很好的陪襯作用。
詩的次四句先寫步出青門後所見,瞻望前路,遙遙無盡,“路”是景物的中心,與“官樹”、“驛樓”一路烘托旅途氣氛,隱隱流露出惆悵不舍。然後設想友人登程後情景:“花撲征衣看似繡,雲隨去馬色疑驄”,這兩句既以自然美景與遠行之人相聯係,勾劃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春日行旅圖,而又暗示張判官供職禦史台的身份,是一種巧妙的雙關筆法。而“花撲”、“雲隨”又都以物的有倩,襯托了人的不舍。
詩的又四句寫酒店餞別。“日未午”與上文“城頭日出”聯係,看出時間的推移,也從中反映出詩人的挽留。對酒店宴飲場麵並未正麵細致描寫,隻用“絲繩”、“玉缸”和“如乳”的美酒來側寫,後文用一“醉”字加以呼應,可見此次宴別賓主都很盡興。緊接著四句仍以酒店為基點落筆,寫飲酒時所見:賓主在酒家暢飲,窗外落花滿地,和春夜來微雨被踏成花泥,黃鸝在翩翩低飛,春日美景,烘托著人們的興致。一個“醉”字,而且醉到書信懶題的程度,可見雖為惜別,而賓主豪興不減。這一節宴別場麵僅用景物來側寫,用筆極含蓄而意境極優美。
詩的最後四句寫醉後送友登程。“望君不可見”而用“須臾”,故友離去而用“疾如箭”,在詩人感覺中,友人走得太快了,透露出不忍便別;而酒後便揚鞭飛馬離去,也可看到友人奔波國事的豪邁姿態。結尾用古樂府歇辭“東飛伯勞西飛燕”的成句,貼切地表現出故人深情。
這首詩寫送別,著重寫送別的環境,意境十分優美,詩人的心情與詩中的環境一樣是開朗而明快的。全詩共十八句,六次換韻,又間用偶句,顯得流暢而婉轉。
- 參考資料:
- 1、孫欽善.高適岑參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106-108
- 2、高光複.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