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二首·其二

[唐代] 高適 [简体]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標簽: 抒情,友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城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注釋
六翮(hé):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翮,禽鳥羽毛中間的硬管,代指鳥翼。飄颻(yáo):飄動。六翮飄颻,比喻四處奔波而無結果。
京洛:本指洛陽,後多泛指國都。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13
2、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47-48
3、4. 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500-501
賞析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淒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席間詠琴客》)這時高適也很不得誌,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創作背景

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

參考資料:
1、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