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初夏

[宋代] 蘇軾 [简体]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槐樹枝繁葉茂,柳樹高大,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和暖的風微微吹起,綠色的紗窗下,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嫋嫋輕煙;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細雨過後,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美麗女子纖手撥動清池的泉水,水花濺起落在荷葉中,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注釋
阮郎歸:詞牌名。此調名於《花草粹編》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雙調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薰風:南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質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玉盆:指荷葉。
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賞析

此詞表現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組成一幅幽美寧靜的初夏美人圖;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全詞以描寫為主,采用從反麵落筆的手法,寫人寫景細膩精致,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麵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

創作背景

這首《阮郎歸·初夏》詞作於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當時蘇軾剛剛調離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