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標簽: 夏天,寫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四月天氣已是清明和暖,雨過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
沒有了隨風飄揚的柳絮在眼前紛紛擾擾,隻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注釋
客中:旅居他鄉作客。
清和:天氣清明而和暖。
南山當戶:正對門的南山。
惟有:僅有,隻有。

鑒賞

前兩句寫雨後初晴的景色,後兩句的景物描寫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樣向著太陽,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詩人托物言誌,筆法委婉含蓄。

賞析一

客居它鄉,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後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麵躍入詩人的視野.而在這富於變化情趣的畫麵中,詩人不喜雨絲蒙蒙的南山,也不讚隨風飛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獨鍾給了向日而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難發現詩人非獨愛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

創作背景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職,這首詩就是在洛陽時寫的。

賞析

詩人通過對於初夏時節的景色,尤其是對於柳絮和葵花的之間的對比,暗含了對於詩人自己政治抱負的描寫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樣對於皇帝忠心不二。詩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達詩人自己對君王的一片忠心。

“四月清和雨乍晴”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氣,恰又是雨過天晴的時候。通過描淺白的語言,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後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麵躍入讀者的視野。

“南山當戶轉分明”描述了下過雨後,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青翠怡人了。詩人調動讀者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個清明和暖的氣氛,使整首詩充滿了雨和夏的味道。

“更無柳絮因風起”通過描述眼前沒有隨風飄蕩的柳絮這一情景。這句是有寄托的,寄托出詩人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