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宋代] 蘇軾 [简体]

冬十二月歲辛醜,我初從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鉗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
強尋偏旁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
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惟鮪貫之柳。
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鬥。
模糊半已隱瘢胝,詰曲猶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隱雲霧,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載誰與友?
上追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鷇鵓。
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
厭亂人方思聖賢,中興天為生耆耈。
東征徐虜闞虓虎,北伐犬戎隨指嗾。
象胥雜遝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
遂因鼓鼙思將帥,豈為考擊煩蒙瞍。
何人作頌比崧高,萬古斯文齊岣嶁。
勳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
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文字誰記某。
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
掃埽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登山刻石頌功烈,後者無繼前無偶。
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
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隨擊掊。
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取。
暴君縱欲窮人力,神物義不汙秦垢。
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工令鬼守。
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
細思物理坐歎息,人生安得如汝壽。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我剛上任便去孔廟拜魯叟。
舊時聽說的石鼓今天見到了,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
細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畫肚,想讀出聲來又是那麽難上口。
好古的韓退之慨歎自己生得遲,何況我又在韓公百年後。
強去尋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點畫,隻認得一二還剩下八九。
終於認出了“我車既攻馬亦同”,又辨認出“其魚維魷貫之柳”。


好象在縱橫成堆的古玩器中識得古鼎,又象那錯落的眾星辰中辨出了北鬥。
多半模糊得象瘡痕和手掌老繭,形體不全尚能辨認出足跟與臂肘。
那麽象娟娟的月牙隱入雲霧,又真象好苗禿禿埋進深草裏。
石鼓四處漂流曆經百戰還偶然幸存,不知它獨立千載與誰作朋友。
上可與軒轅、頡帝古文奇字抗禮,下可把李冰陽和李斯的小篆哺育。
追憶昔日的鴻雁是歌周宣王名篇,當年太史籀用大篆來改變古文蝌蚪。

賞析

首四句為第一小節,以初見石鼓的時、地領起。言時,用古史筆法,是長篇大賦的常用手段。言地,僅出“見魯叟”三字,卻既點明鳳翔孔廟的所在地,又借此烘示出古鼓的莊重崇隆,意兼虛實。詩人從政伊始即思先睹為快,其渴慕之情可以想見。所以,“文字鬱律蛟蛇走”雲,既是“今見”的感覺,又實是“舊聞”的印證。石鼓的古拙而玄妙,莊嚴而飛動,以及詩人快慰而不滿足,而亟欲深究的心情,竟都在短短四句之中顯露出來了。

“細觀初以指畫肚”以下十八句為第二小節,具體描寫了所見石鼓的情狀。詩人不言其妙,而言“指畫肚”的揣摩;不言其古,而言“箝在口”的懊喪。昔韓愈作《石鼓歌》,有“嗟予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的喟歎,今詩人又瞠乎其後,如之奈何。然而,唯石鼓之妙而且古,令人欲罷不能。於是有“強尋偏旁推點畫”的舉動,一個“尋”字、一個“推”字,苦心孤詣,晰然可見。

創作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十二月,蘇軾初登仕途,簽判鳳翔(今屬陝西)。作者初到風翔府,拜謁孔廟,觀看石鼓及其他七處遺物景觀。嘉祐八年作《鳳翔八觀》八首,詩序中有“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跡”的說法。《石鼓歌》是這一組詩的第一首。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