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望書歸

[宋代] 賀鑄 [简体]

邊堠遠,置郵稀。附與征衣襯鐵衣。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對敵鬥爭的邊防前線,離得很遠很遠,傳送文件的驛站異常的稀少。趕緊把自己做的征衣寄給丈夫穿。隻有在夢中多次與親人相見的願望尚可實現。隻盼望冬去春來能得到親人的回信。

注釋
邊堠:邊防偵伺敵情用的土堡。
置郵:即驛車、驛馬、驛站。古代的郵遞工具和設施。
過年:逾年。有的選本釋為今之所謂過春節,說思婦“一心盼望得到征人回家過年的書信”,是誤解

參考資料:
1、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862-863
2、陳維禮編.宋詞三百首 繪圖本: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6
創作背景

詞人是一位對人民疾苦深懷同情的文學家,麵對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他創作了《搗練子》組詞,代思婦征夫們訴說他們的痛楚。原詞共有六首,第一首已經殘缺,其餘五首題依次為《夜搗衣》、《杵聲齊》、《夜如年》、《剪征袍》、《望書歸》。該詞題為《望書歸》,是《古搗練子》組詞中的最後一首。

參考資料:
1、(宋)王禹偁等著.宋詞三百首鑒賞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201-202
賞析

詞中寫思婦對於生活的要求,已經低到了不能再低的限度:不敢想真的與征夫重逢,隻希望能夠在夢中多見幾麵;不敢想人歸,隻希望書歸;不敢想回信之速,隻寄希望於來年。哀惋至極。在它的背後,正不知有多少個幻想變成過泡影,多少次熱望化作了灰燼。顯而易見,這樣寫,比直接去寫思婦盼望征人早早歸來深沉千萬倍。

然而該篇的好處還不盡於此。其哀惋的筆調之下,更潛藏著對於封建統治者的一定程度的譴責。按古代詩歌中寫思婦、征夫互通音訊之困難的篇章本不在少數,如南朝梁劉孝先《春宵》詩曰:“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唐劉希夷《搗衣篇》曰:“緘書遠寄交河曲,須及明年春草綠。”賈島《寄遠》詩日:“身征遼海上,家住錦水邊。十書九不到,一到忽經年。”皆是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