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地,颼颼。塞草霜風滿地秋。
霸業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隻廢丘。
譯文
哪裏是用血浸染吳鉤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蕪,碧水長流。這裏曾是當年群雄爭霸的戰場,而今隻餘颼颼的風聲。塞草遍野,寒風呼嘯,滿地皆是秋色。
稱霸的事業輕易地結束了,策馬馳騁,兵戈殺伐,最終也隻換得滿頭白發。不要輕易用美好的年華換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頭來隻不過被埋於廢棄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淬(cuì):淬火。
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碧流:綠水。
龍戰地:指古戰場。龍戰,本謂陰陽二氣交戰。後遂以喻群雄爭奪天下。
颼颼(sōu sōu):形容風聲。
霸業: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大業。
躍馬橫戈(gē):謂手持武器,縱馬馳騁。指在沙場作戰。
公元167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秋,納蘭性德奉命出使梭龍,在行經到當年諸侯爭戰之地時,發起曆史興亡之思,寫下這首紀遊詠古之作。
這首詞是一懷古之作,該詞通過描寫塞外寒風蕭蕭,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詞格調高遠,氣勢豪縱,情致淒愴,透徹地抒發了世事無常、興亡無據、古今同夢的悲慨。
“何處淬吳鉤”開端即問,從中可見悲涼淒愴的情調,下麵緊接著荒城“枕碧流”,映襯出當年爭戰之地的衰草、風霜的蕭瑟荒涼,折射出詞人的迷惘與哀傷。“塞草霜風滿地秋”,道盡了秋日的蕭瑟淒涼。
“霸業等閑休,越馬橫戈總白頭”,下片從寫景轉入抒懷,表達了人生苦短,人間若夢的傷感。結句處的“多少英雄隻廢丘”,是這種哀感的點睛之語,大有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情懷。
世事無常,功名虛無,詞人用曆史古跡的滿眼蒼涼來說明霸業也好,封侯也罷,最終不過被曆史的塵埃湮沒。全詞悲壯中又有著超越曆史的時空之歎,沉鬱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