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田歌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紵裙,農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黃犬往複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計吏笑致辭:“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連州城下,俯接著村落。偶然登上連州郡城樓,正好有所感受,於是把所感之事寫成民間歌謠,以等待采風的人來搜集它。

岡上頭花草一抹齊,燕子飛東嗬又飛西。遠望田塍像條線嗬,一片白水波光參差。農婦穿著白麻布裙,農夫披著綠草蓑衣。一齊唱起田中歌呀,輕聲細語好似竹枝。但聽哀怨的歌聲響,不懂俚語不辨歌詞。時不時的一陣大笑,定是互相嘲笑嬉戲。水田平平苗兒漠漠,煙火升在村村落落。大黃狗,來回地走,紅公雞,邊叫邊啄。路旁誰家的小夥子,戴烏帽穿著大袖衣。自報說他是上計吏,年初才剛剛離京師。田夫對計吏把話講:“您家我可非常熟悉。

賞析

詩序說:“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此詩有感而發,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於明確表示詩人作詩是為了諷諭朝政、匡正時闕,等待中央派官吏來采集歌謠。采詩之說起於《詩經》,興盛於漢魏以來的樂府,是指中央樂府機構將民間詩作采集整理,一方麵可以使這些優秀的民間詩作得以流傳,另一方麵,也可以使得統治者借以體察民情。

中唐新樂府詩雖然大都有意仿效樂府民歌通俗淺顯的風格,但像《插田歌》這樣富於民歌天然神韻的作品也並不多見。這首詩將樂府長於敘事和對話的特點與山歌俚曲流暢清新的風格相結合,融進詩人善於諧謔的幽默感,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詩歌意境。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劉禹錫二度被貶為連州刺史期間。元和年間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並創作反映現實、關乎國計民生的新題樂府詩,史稱“新樂府運動”。繼承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但是又不入樂,而以新題反映時事,因此這些詩被稱為“新樂府”。

參考資料:
1、楊旭輝主編;蘇州大學《唐詩鑒賞大辭典》編寫組編 .唐詩鑒賞大辭典:彩色版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894-896 .
2、高誌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3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