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春詞

[宋代] 蘇軾 [简体]

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羅天,正溶溶養花天氣。一霎暖風回芳草,榮光浮動,掩皺銀塘水。方杏靨勻酥,花須吐繡,園林排比紅翠。見乳燕捎蝶過繁枝。忽一線爐香逐遊絲。晝永人間,獨立斜陽,晚來情味。

便乘興攜將佳麗。深入芳菲裏。撥胡琴語,輕攏慢撚總伶俐。看緊約羅裙,急趨檀板,霓裳入破驚鴻起。顰月臨眉,醉霞橫臉,歌聲悠揚雲際。任滿頭紅雨落花飛。漸鳷鵲樓西玉蟾低。尚徘徊、未盡歡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間世。這些百歲,光陰幾日,三萬六千而已。醉鄉路穩不妨行,但人生、要適情耳。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醒來在畫堂中用銀蒜將簾子押上,用珠裝飾的帷幕如雲般落在地上。雨剛下又停歇下來,洗出一個碧羅明淨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長的天氣。一瞬間暖風吹春天回來,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氣在浮動,風還吹皺起銀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窩,還在臉上勻勻地搽上酥一類細嫩乳品,花蕊如繡般綻開,紅紅綠綠前後排列。隻見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飛過了密林。忽然出現一條線,那是爐子香煙逐繞著蟲絲。

白晝長了人也閑了,獨自一人站在斜陽下,體會著夜即將到來的情味。
自然地乘著遊興,帶領美女們,進入到香花芳草園裏。彈撥胡琴使之發聲,輕輕地“攏”,慢慢地“攢”,都很靈巧高妙。把羅裙係得緊緊的,急速趨使按照檀板節奏而舞,《霓裳羽衣曲》音響進入到急速的樂章時如受驚的雁飛聲。暗淡的月光降到眉間,如喝酒紅臉的霞光布了一臉,歌聲悠揚悅耳地飛入雲際。隨它落雨般的紅花飛滿頭,高樓西邊的天空的月亮漸漸地往下落去。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春。是時,東坡知徐州任上。他曾攜樂妓遊張山人園,作詩以誌之。在此之前,自求外任。為了解脫政治爭鬥之苦惱,他又攜“佳麗”遊春,作此詞。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上):中國書店,2007:455-458
鑒賞

上片寫遊春行蹤,即景生情。開頭三句寫室內景起興。“畫堂’、“銀蒜”、“珠幕”,表明為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的內部環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發膩,自然聯想到遊春。接著三句寫第一個景象:雨後天晴正養花。雨洗碧羅天,溶溶養花天,好一個“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寫第二個景象:風回芳草皺銀塘。暖風回芳草,暖風皺銀塘,好就好在“風”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寫第三個景象:杏靨勻酥花吐繡。百花滿園林,紅綠大排列。

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寫第一個物象:乳燕捎蝶過繁枝。一“捎”一“過”,十分靈巧可愛。第十四句寫第二個物象:一線爐香逐遊絲。一“線”一“逐”,異常生動有趣。最後三句寫第三個物象:斜陽景含人情味。一“立”一“來”,自然形象逼真。東坡儼然以攝影師蒙太奇手法,將三景象、三物象剪輯、組合、疊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長卷,讓人爽心悅目,向上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