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嵩山

[宋代] 張耒 [简体]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標簽: 寫山,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多少年來,鞍馬勞頓,被困於塵埃之中,塵世汙濁,我的呼吸都有些不暢了。還好有青山在,它穩健、挺拔、聳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風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達,讓我也有了馳騁的胸懷。
天色漸晚,北風蕭蕭,吹走一片雲雨,此時,晴空一碧,幾座山峰就從雲後麵走出來了,原來它們是那麽的清瘦挺拔、不染一絲塵埃。

注釋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嶽中的中嶽。
鞍馬困:鞍馬勞頓,指辛苦奔走於道路。
豁我懷:使我開懷。豁,舒展。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夏秋之交,詩人張耒赴任洛陽壽安縣尉,途中作此詩。詩人原任臨淮主簿,據《臨淮主簿廳題名記》記載,任職的三年中,文牘勞形,單調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時,悶懷才豁然開朗。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劉乃昌.中國文學名篇鑒賞(詩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466
鑒賞

此詩標題中“初”就是關鍵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則是抒情字眼,蘊含著詩人的喜悅之情。這是一首寫山的詩,卻沒有采用常見的“開門見山”的寫法,而是為山的出場先做下了一係列的鋪排,詩人所見的對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現,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數峰清瘦出雲來”,是此詩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這一句提前,讓嵩山一開始就露麵,詩的意味就會變得索然。

詩人巧妙地激發了讀者急於相見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萬喚中隱現,而其一旦出場,全詩便在高潮中平穩結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