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醉起言誌

[唐代] 李白 [简体]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歎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在世如一場大夢,有什麽必要辛勞終生。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裏,醉倒就如一堆爛泥臥在前庭。
醒來向庭院中看去,一隻鳥兒正在花間飛鳴。
請問這已是什麽時候?春風隻顧與流鶯細語聲聲。
對此我真想發一通感慨,但還是對酒自飲自傾。
高歌一曲邀請天上的明月,曲終又使我沉醉忘情。

注釋
前楹:廳前的柱子。
眄 (miǎn):斜視。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
鑒賞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將人生看作是一場夢,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虛幻,唯有育化萬物又為萬物歸宿的“道”及普渡眾生的“佛法”,才是真實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詩人通過醉酒表達了對醜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批判,同時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現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樂趣。

當詩人從醉夢中一覺醒來的時候,覺得煩囂的塵世已變得分外安寧:“覺來眄庭前,一鳥化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庭前花叢中,有一隻小鳥在鳴叫,原來春天已經到了。原來世界中還有這樣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這種幽美之境與其說是大自然的賜與,不如說是詩人心境的表現。

創作背景

李白於天寶元年(742年)奉詔入京,供奉翰林。由於他嫉惡如仇,很快受到排斥打擊。他感到官場的黑暗汙濁,常常以酒澆愁。此詩前人或認為是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居東魯時的作品,或認為是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李白居安陸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