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醉漾輕舟

[宋代] 秦觀 [简体]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酒醉後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餘輝裏。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晚風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賞析一

上片首二句本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開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這個“花深處”,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詞人為了排憂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朧之中,詞人受潛意識的支配,仿佛覺得自己劃起了小舟,正輕鬆自如地隨著溪流浮泛,朝桃花源進發。路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詞人十分欣喜,他左顧右盼,不知不覺中,已“林盡水源”,來到了“花深處”。

閱讀這兩句,關鍵是要抓住“醉”這個核心詞語。醉入夢鄉,本是常事,所以說這兩句是寫夢境幻象。“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是詞人神誌清爽後的抱恨之言。佛教認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是汙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觀在這兒是借“塵緣”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自是相對靈境而言的。假如自己不出來求仕為宦,就不至於有此時的遷謫之禍,這就是“塵緣相誤”。

賞析二

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新黨”章惇上台掌權,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台)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亂現象,而是一個環境寧靜,風景優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後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後,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於心。

創作背景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新黨”章惇上台掌權,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聖三年(1096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這首《點絳唇·醉漾輕舟》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在謫徙途中所作。

參考資料:
1、陳緒萬 等.唐宋元小令鑒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