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緩轡西風,歎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牆,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並收鼇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馬韁輕勒,西風伴送我這個使金行客。雖已三天,我仍行道遲遲,留戀故都風物。汴京是我的家鄉,黍離麥秀之地,曾是繁華街陌。遠眺雙闕龍鳳影,宮內空剩鴛鸞閣。再也沒有人,持笛天津橋,傍宮闕。眼前隻見苔花碧。
天助我大漢,人民懷念宋朝;金虜當滅,他們的臣子都離心離德。願王師,泰山壓頂行天討,快收複故國。老夫空有救國術,卻無由得獻平戎策。隻新詩準備,待河清海晏,祖國統一。

我放開歌喉,吟唱春色。

創作背景

公元1204年(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欲謀伐金,次年遣李壁,命史達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顏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於六月遣使,七月啟行,閏八月抵金中都。事畢返程,於九月中經過汴京。汴京是史達祖的故鄉。九月二十一日離汴時,為抒發心中感想,特作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詠史·懷古:悠悠百世後:鳳凰出版社,2009年9月
賞析

首先說一下,詞題中的“懷古”。從全詞內容看,實在沒有多少“懷古”成份。寫孔、孟之事是在運用典故,擫笛宮牆是借喻,都是一點即可,沒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闡述。而其餘部分則都是在寫自己,說當世,以“傷今”則更為妥當。大概是因為“傷今”不便明說,隻好借“懷古”來打打掩護罷了。

起筆“緩轡西風,歎三宿、遲遲行客”,就用了《孟子》兩處的典故。《孟子·公孫醜下》說孟子離開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西南的晝縣留宿了三晚才離去(“三宿而後出晝”)。有人背後議論他為什麽走得這樣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說:我從千裏外來見齊王,談不攏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晝縣歇宿了三晚才離開,在我心裏還以為太快了哩,我豈是舍得離開齊王啊!——這就是“三宿”兩字所概括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