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樂·堯廟秋社

[元代] 王惲 [简体]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弦聲鬥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社日時期祭祀活動結束後,煙霧四散,烏鴉都歸巢了。我手持酒杯,看繁茂的莊稼。喜慶活動喧鬧無比,大家笑哈哈。壤歌亭外風景優美如畫,微風徐來,讓人十分舒暢。我如同晉朝那些名士悠閑而不羨榮華,也不羨慕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注釋
越調:宮調名。平湖樂:曲牌名。堯廟:在山西臨汾境內汾水東八裏。秋社:古代於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秋社在立秋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
社壇:祭祀社神的祭壇。
多稼:豐收。
壤歌亭:出自《擊壤歌》,意思為堯廟中建築名。據皇甫謐《帝王世紀》,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後人因以“壤歌”為堯時清平的象征。壤,一種履形的木製戲具。
致有:盡有,有的是。

創作背景

此曲寫堯廟祭神慶豐收的歡樂場景,當是王惲出判平陽(今山西臨汾)時所作。作者時官平陽路總管府判官,堯廟即在其轄境之內。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4
鑒賞

古代的秋社,是從中央到地方民間都十分重視的祭祀活動。整個活動分為兩大儀式,一是祭獻,向以社神為代表的後土神祇敬獻供品;二是娛神,包括賽社、演劇、民間歌舞聚飲等。此篇所寫,祭獻儀式已經結束,祭壇上的香煙漸漸消淡,就連爭食壇上祭品的烏鴉也飛回了樹林。作品由此時入手,除了因為第二儀式——娛神活動是秋社的精華所在以外,還有他個人身份上的原因。

原來像堯廟這種規格的秋社,祭獻需由地方官員親自主持參加,所謂“刺史縣令初獻,上佐縣丞亞獻,州博士縣簿尉終獻”(《宋史·禮誌》)。略去祭獻繁文縟節的描寫,也就表示他已經結束了官員在儀式中的任務,可以靜下心來,“把酒觀多稼”,將自己融入百姓的喜慶之中。所以起首的兩句既是自占身份,也是揭開狂歡樂章的一段得體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