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鴉,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鴉,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此詞抒寫離別相思之情。作品內容上雖無新意,但煉字的精工方麵卻向為世人稱道。關於這一點,王灼《碧雞漫誌》中,介紹得頗為具體:“賀方回《石州慢》予見其舊稿。‘風色收寒,雲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瀝簷楹,泥融消盡牆陰雪’改作‘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消盡龍沙雪。’”
起首兩句寫由雨而睛。初春天氣陰冷,細雨綿綿,午後雲開霧散,雨止天晴,“弄晴”二字寫出了雨後斜陽照射下萬物煥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闊”一句,便是這種景象的概括。接著就由近而遠地渲染,近處寫得具體、細致——“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遠景則闊大、蒼茫——“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