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何堪說。念人生、消磨寒暑,漫營裘葛。少日功名頻看鏡,綠鬢鬅鬙未雪。漸老矣、愁生華發。國恥家仇何年報,痛傷神、遙望關河月。悲憤積,付湘瑟。
人生未可隨時別。守忠誠、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誤國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歎南北、久成。中夜聞雞狂起舞,袖青蛇、戛擊光磨鐵。三太息,眥空裂。
往事何堪說。念人生、消磨寒暑,漫營裘葛。少日功名頻看鏡,綠鬢鬅鬙未雪。漸老矣、愁生華發。國恥家仇何年報,痛傷神、遙望關河月。悲憤積,付湘瑟。
人生未可隨時別。守忠誠、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誤國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歎南北、久成。中夜聞雞狂起舞,袖青蛇、戛擊光磨鐵。三太息,眥空裂。
譯文
往事不再回首。人這一輩子,過的時間無非是春夏秋冬,所求無非是溫飽和睡得地方。那時心憂家國,便蹉跎了歲月,於是對鏡頻繁,滿頭烏發油黑,唯恐年華早逝,致使壯誌不酬。雖然才剛剛跨入漸老的年齡,卻因為愁而早生了華發。國恥家仇何時才能報呀?遙望北國關山河月,不覺令人黯然神傷。
人生的正確誌向,不應隨時更改,別趨蹊徑。隻有忠誠於國家的思想和行為,才是不韙天意、順應民情、自心坦蕩的。
那些誤國的賊人現在又在哪裏,現在想來心中仍是憤恨難平。南北分裂,怕是要長久的隔絕了。夜半聞雞起舞,苦練武藝隻願報效國家。想到這個願望遙遙無期,隻能哀歎連連,怨滿腸。
詞前小序,交待了寫作這首詞的緣由。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過訪辛棄疾,兩人同遊江西的鉛山鵝湖,陳亮東歸的次日,稼軒意殊戀戀,追至鷺鷥林,雪深而止,夜半聞笛,賦《乳燕飛》(《賀新郎》別名)寄意。兩人詞作往返,稼軒自和凡三篇之多,激越頓挫,抒發了抗金的豪情壯誌。劉學箕所處的時代,略晚於稼軒。
南北分裂,當道都無抗金對策,有的還主張投降,對此,詞人悲憤難平,寫下這首步稼軒原韻的詞,內容也仿效稼軒,繼承和發揚了辛詞的愛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