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絕句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幹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劉嶽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築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
隻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標簽: 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船離開洪澤湖岸邊,到了淮河後心情就變得很不好。何必說要到遙遠的桑幹河才算塞北邊境呢,淮河中流線以北就已經天盡頭了!

劉錡、嶽飛、張俊、韓世忠眾將抗金宣示了國威,趙鼎和張俊二賢相奠定了國家基業。淮河兩岸咫尺之間南北分裂,秋風中灑淚應該怨恨誰?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馳,連激起的波痕接觸一下也難以做到。隻能看到天上的鷗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間飛翔。

中原的父老們沒說一句客套話,遇到我這個皇帝使者便訴說不能忍受金朝壓迫之苦。反而是不會說話的鴻雁,還能夠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創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裏奉命去迎接金廷派來的“賀正使”(互賀新年的使者),這組詩是他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當時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後觸景傷懷所寫的四首絕句。

參考資料:
1、金子湘 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1093-1094 .
鑒賞

第一首寫詩人入淮時的心情。首兩句總起、入題。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鬱的心情,為這一組詩奠定了基調。詩人離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胸懷就煩亂、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麵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後兩句寫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幹”即永定河上遊的桑幹河,在今山西省北部與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這裏是北方少數民族的交接處。

唐代詩人雍陶《渡桑幹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幹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劉皂《渡桑幹》也有“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之句。在北宋,蘇轍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國離開遼境時所寫的《渡桑幹》一詩中仍曾這樣寫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幹上,欲話白溝一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