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
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
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

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麽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莊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麵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創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韓愈因諫遭貶,赴潮州任刺史,在潮州作出很多好事。韓愈曾撰寫《張中丞傳後敘》,表彰張許功烈事。後來潮州人感念韓愈,建書院、廟祀,並為張許建立祠廟,選址縣東郊東山山麓。南宋時,文天祥駐兵潮陽,拜謁張許廟,因感而發,作此詞。

鑒賞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起筆突兀,如兩個擎天大柱。子死於孝,臣死於忠,此二句蘊含儒家思想本原。《易。序卦》中講:“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儒家認為孝之意義在於不忘生命之本源,是道德之根本。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德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天祥出使元營被扣留,次日謝太後派宰相賈餘慶等赴元營奉降表,天祥即抗節不屈,其《指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