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昱

[唐代] 李頎 [简体]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裏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標簽: 送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八月的蘆葦和江邊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風吹著候風器,誰才是潯陽的客人呢?
雨後天晴,鸕鶿在山頭停留,揚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島上,可以聽到沙灘邊大雁的鳴叫。

注釋
劉昱(yù):作者的友人。
葦(wěi):蘆葦。李時珍《本草綱目》:“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浪頭:掀起的波浪。
五兩:古代的候風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係於高竿頂上而成。
潯(xún)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
鸕鶿(lú cí):一種鳥,也叫水老鴉、墨鴉、魚鷹,屬於鵜形目鸕鶿科。
郭:外城。
金陵:今江蘇南京的古稱。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在有情無情之間,著筆淡永,但也並不是敷衍應酬。

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八月秋意涼,岸邊的葦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瑟瑟,於是,浪花借助風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隨風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淨蕭疏。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頎宦遊江南送別朋友劉昱時所作。劉昱不知何許人,從詩中可考見的,他與李頎是朋友,但關係並不十分密切,兩人當時同在鎮江揚州這一帶。八月間,劉昱溯江西上,準備到九江去,李頎作此詩送別。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