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浣溪沙·秋水斜陽演漾金

[宋代] 賀鑄 [简体]

秋水斜陽演漾金,遠山隱隱隔平林。幾家村落幾聲砧。
記得西樓凝醉眼,昔年風物似如今。隻無人與共登臨。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日的斜陽映照著江水,泛起一層層金色的波紋。透過一片平展的樹林,隱隱望見遠處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著幾處村莊,不時傳來幾聲砧杵聲。
記得當年和她共上西樓,眯著醉眼欣賞此處的風光。那時的景色和現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隻是今天沒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賞了。

注釋
減字浣溪沙:即《浣溪沙》別名,相對變體《攤破浣溪沙》而言。本是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
演漾金:狀斜陽照水。演漾。流動起伏的樣子。
平林:平整的樹林。砧(zhēn):搗衣石,這裏指搗衣的聲音。
村落:村莊。
西樓:蘇州觀風樓,在城西。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後迷糊的眼睹。此處比喻沉醉於美好的時光之中。
風物:風光景物,一般特指某個地方特有的。

賞析

這首詞寫別後的淒涼兼及懷人。上片寫登臨所見,下片回憶往昔的歡會以突出物舊人非的淒涼處境。

“秋水斜陽演漾金,遠山隱隱隔平林”二句描繪景物:清澈的秋水,映著斜陽,漾起道道金波。一片片平展的樹林延伸著,平林那邊,隱隱約約地橫著遠山。這兩句抓住秋天傍晚時分最典型的景物來描摹,將那“秋水”、“斜陽”、“遠山”、“平林”描繪得出神入化。

“幾家村落幾聲砧”緊承上句而來,仍寫登臨所見所聞:疏疏的村落,散見在川原上。隱隱之中,但見煙霧繚繞,徐徐升騰。斷斷續續之中,但聽得那單調的砧杵捶衣之聲。

創作背景

鍾振振在校注《東山詞》時認為此詞應當作於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以後,是作者晚年寫於蘇州的悼亡之詞。賀鑄在他的同作《半死桐·重過問門萬事非》中曾抒發了他夫妻二人同到蘇州卻不能同歸的遺憾,並用“火白鴛鴦失伴飛”來比喻自己老來孤柄的淒楚境況,此詞題材主旨與之比較接近。

參考資料:
1、劉石主編;清華大學《宋詞鑒賞大辭典》編寫組編.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