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譯文
想要給你寄禦寒的冬衣,又怕你不再回家;不給你寄禦寒的冬衣,又怕你過冬挨凍受寒。在寄與不寄之間徘徊不定,真是感到千難又萬難。
注釋
越調:宮調名,元曲常用的宮調之一。
憑闌人:曲牌名,屬越調,小令兼用。全曲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韻。
征衣:遠行人禦寒的衣服。
君:指遠行在外的征人。
妾身:古代婦女自謙時的稱謂。
這首小令在構思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閨婦在寒冬到來時給遠方征人寄軍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畫,表現了思婦的糾結的微妙心理,寄與不寄都滲透了深摯的感情。
“欲寄君衣君不還”這句寫了思婦第一層感情矛盾:征夫遠在邊塞,久去不歸,她迫切地想將親手縫製的寒衣寄給親人。“欲寄征衣”,正是她思念、關懷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但轉念一想,遠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不想著回家了,就會更增加了分離的痛苦。這又是她十分憂慮的。語意一正一反,一波一折,把思婦對征人思念和關切的心理表現得很細膩。
中國古代,戰爭頻繁,徭役苛重。無數遊子背井離鄉,飽嚐了分離的痛苦。在這種現實的土壤上,中國古代詩詞中就產生了不少怨女思婦的作品。姚燧這首散曲,繼承了前人作品中思婦怨女懷念征夫遊子的題材,表現了相近的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