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鬆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雲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繞道院閑門。
新雨過後鬆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注釋
莓苔:一作“蒼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跡,此處指足跡。
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春草:一作“芳草”。
“溪花”兩句:因悟禪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創作背景

詩人興衝衝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吃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願,詩人非但沒有產生失望惆悵,反而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所作的。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227-229
鑒賞

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開始二句就突出一個“尋”字來,順著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尋來。語言淺淡質樸,似乎無須贅言: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裏沒有人間喧囂,滿路莓苔。履痕屐齒給來訪者帶來希望和猜想:幽人不遠,晤麵在即;否則就是其人出晤,相會須費些周折。

頷聯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兩句寫景平列,用意側重“閉門”尋人不遇。“白雲依靜渚”,為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