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自古為道教聖地,號稱“清虛小有洞天受,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開元年間,唐玄宗在王屋山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敕建陽台觀,司馬承禎是李白的詩友,可能是應他的邀請,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可能是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誌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了這首詩。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勞山(“嶗山受在古代的另一個寫法)時並沒有當場吟詩,而是在離開嶗山之後不久,以回憶的筆調寫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僅僅因為自認為是道教創始人李聃的後裔而把道教奉為國教,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受;更加滑稽的是,李白僅僅因為也姓李而去湊這個“道教至上受的熱鬧。他之所以去嶗山,是因為唐朝另一位老道吳筠的慫恿。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這時他們見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誌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