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二首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隻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隻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隻看 一作:試看)
兄生辛未吾丁醜,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詩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標簽: 友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近來平安嗎?即便你回來,回首以前令人悲債的事,你又怎能夠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誰安慰你?你母老家貧子幼,早記不起杯酒相娛的時侯。魑魅搏人的事應該司空見慣,正直人卻總是輸在覆雨翻雲的小人之手。我們與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經很久很久。
勸你不要讓淚水把牛衣滴透。請你數一數天下的戌邊人,仍舊和家人團聚二堂的,又有幾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紅顏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還有。

隻是在那極遠的邊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難受。你在邊塞已經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樣實現諾言,像燕丹盼歸使烏頭白馬生角樣,一定把你營救。我就以這首詞代替書信,請你妥善保存不要憂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離居北京千佛寺,於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慘苦無告,為之作《金縷曲》二首寄之以代書信。納蘭性德讀過這兩首詞,淚下數行,說:“河粱生別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當即擔保援救兆騫。後經納蘭父子的營救,吳兆騫終於在五年之後獲贖還鄉。

參考資料:
1、唐圭章 鍾振振.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948-951
2、錢仲連.清詞三百首:嶽麓書社,1992:116-121
賞析

二作係以書信格式入詞,十分別致。“季子平安否?”寫信先須問對方安好,這首句正是問安口氣。不過用“季子”二字卻有深意。這裏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吳兆騫的姓氏,又使入聯想其才德,而且還表明吳地人。(一說,吳兆騫有二兄,季子言其排行。)拿吳季子比吳兆騫,其人才德令人欽佩,而卻受了這種冤枉,就更令人同情。所以五個字看似尋常,實則有力地領起全篇。

“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這是用假設語句極力同情吳兆騫的痛苦經曆。即使現在就能回到家鄉,這段經曆中的千難萬苦,又那堪回想。何況現在沒有歸來,還在經受著這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行路悠悠準慰藉,母老家貧子幼。”這是就不堪回首的痛苦中特別提出充軍關外的遭遇,沒有誰能加以安慰,家庭又是如此困難——母老家貧子幼。過去的一切歡樂都無影無蹤,“記不起、從前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