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序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薑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故《易》基《幹》《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受天命的開國帝王和繼承正統遵守先帝法度的國君,不隻是內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於有外戚的幫助。夏代的興起是因為有塗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於末喜。殷代的興起是由於有娀(sōng,鬆)氏的女子,商紂王的被殺是因為寵愛妲(dá,達)已。周代的興起是由於有薑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為他和褒姒的的淫亂。

所以《易經》以《幹》《坤》兩卦為基本,《詩經》以《關雎》開篇,《書經》讚美堯把女兒下嫁給舜,《春秋》譏諷娶妻不親自去迎接。夫婦之間的關係,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倫常關係。禮的應用,隻有婚姻最為謹慎。樂聲協調四時就和順,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的統領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揚人倫之道,可是對天命卻無可奈何。

解析

本文是《史記·外戚世家》的序。《史記》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後妃及其親族。作者陳述三代的得失,論證後妃對國家治亂的影響。漢代自惠帝時起,後妃、外戚專權反複造成禍亂,因此作者本文是有所指的。但行文吞吞吐吐,大概有不便明言的苦衷。